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管理知识

书刊印刷企业设备管理探索与研究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1-6 9:39: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书刊印刷企业设备管理探索与研究

书刊印刷企业设备管理探索与研究

 

       随着印刷市场的发展,国有书刊印刷企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国有书刊印刷企业都在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如何使设备管理适应国有印刷企业改制的要求和技术快速提升?如何正确定位书刊印刷企业的设备管理并使其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这些都是摆在国有书刊印刷企业设备管理工作面前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设备管理如何适应国有书刊印刷企业改制及改革的要求,提出几条探索思路。

  设备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现代设备管理是指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理论及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的全过程(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直至更新)的科学管理。

  对印刷企业来说,设备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良好的设备效率和投资效果的职能保证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印刷企业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是一项兼具技术、经济及业务3方面内容的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许多部门。

 

  现状分析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了技术改造的大多数国有书刊印刷企业目前又面临着新的选择。首先,印刷设备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质的飞跃。

  (1)印刷机械整体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如高档胶印机已广泛采用了变频调速、PLC、CP窗、CPU和CPC等自动化技术,并实现了自动套准、及非线性跟踪、纸张自动变换预调、自动穿纸、自动清洗橡皮布、自动换版、自动上纸、自动翻转双面印刷、复卷功能及裁单张功能等成熟技术。印刷产品制作过程依靠数字化工作流程,靠标准化、软件和硬件相应的接口解决了生产信息的传递,同时将印刷生产过程所用设备紧密连接,书刊印刷装订一次成书设备已经出现。

  (2)由于印刷设备中大量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印刷机的工作精度和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进口设备的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压印滚筒的平行度、径向跳动已经达到0.001~0.003mm,机组间套印精度已经达到0.01mm;又如国外最近推出的卫星式小型5色平版印刷机,使印刷色组间没有纸张交接,传纸误差为零;采用双倍径压印滚筒、3倍径压印滚筒,使印刷机组间纸张交接次数降至4次,同时提高了印刷质量。另外,墨辊降温技术、酒精润版技术、长短墨路切换功能、双面印刷功能及快速纸张设定功能的应用,印刷精度进一步提高。

  (3)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深入印刷各个工序,采用活件定义格式(JDF)和便携式文档格式(PDF)实现信息无缝交流,并实现印品的全部设计信息借助网络由出版社、广告公司或制作中心跨时空、跨地区传递到直接制版机、印刷机及印后设备。

  综上所述,书刊印刷设备在大量接纳新型工业控制和加工技术的基础上,正在向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技术和资金的密集性,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管理要求,需要有更精密的科学设备管理理论作指导,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设备进行现代化管理,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缺陷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书刊印刷企业本身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用工制度不完善等诸多缺陷,造成管理过程被动,设备管理大都只重视设备的后半生(设备使用期),而忽略设备的前半生(设备的选型和经济技术分析期)。

  1.缺乏健全激励机制

在大多数印刷企业中,约束机制等价于罚款。这种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造成高级维修技术人员流失。某些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培训出的高级维修技术人员被一些民营、三资企业以高薪挖走,使印刷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陷入了困境。

2.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缺乏柔性

  设备管理的实施必须与生产、工艺、质量、财务和安全等部门相配合,并需要迅速对各部门的指示作出反应;而传统的设备管理形式反应迟钝,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到位,不仅效率低下,易形成管理官僚化,且易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

  3.对设备资产作用的认识不足

  传统的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管理、维护与维修管理、改造与更新管理、备件管理与事故管理。只注重设备管理的功能性,即侧重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会造成设备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率高;而忽视设备资产的经营性,即通过对设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管理、营运,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的属性。

  4.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

  一般情况下,设备管理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企业进行有关设备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策划,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了生产,则首先问责设备管理人员。归根结底是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一些企业的设备管理改革仅仅是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归并,相应的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及考评体系并未改变,其实质是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5.缺乏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理论应用研究

印刷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大多局限于具体事务上,忽视了有关设备管理理论应用研究、技术及管理创新。如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理论仍停留在认识上,设备综合管理仍只是一种思想;很多企业设备维修仍以经验为主,对故障预测、诊断、维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不多,其结果是设备效能不能完全利用,维修改造步伐缓慢,设备技术的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6.设备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设备管理的成效取决于企业领导层对该项工作的认识。领导层的变动易造成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改变;企业设备管理机构的改革和人员变动会使设备管理的随意性增加;操作人员的频繁变动使管理脱节;设备更新换代的加速使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盲目性增加。

  7.设备管理及维修水平落后于设备技术水平

  针对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维修方式依然单一,预知维修、状态监测维修等先进的维修方法得不到推广及应用,致使维修质量不高,缺乏推广应用高新维修技术的紧迫感,维修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含量形成巨大反差。

 

  改革途径

  要适应印刷技术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将以事后维修管理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方式,变革为围绕印刷生产流程再造、降低设备系统故障、提高设备经济价值的设备管理新思路,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强化设备管理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的观念

  确立设备管理工作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目标的观念。企业经营者必须对设备投资者股东负责,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实现设备的保值增值。

  作为经营者,应当建立设备生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全过程的全面管理,追求最低的设备生命周期费用,并把设备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处理设备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关系时,对企业来说,应把经济性放在首位,技术性应服从经济性。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应改变在设备管理中一味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做法,使设备管理工作真正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

  2.采用先进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

  在企业改制的同时,建立先进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对设备各个阶段进行有效控制。

  (1)构建信息化网络化设备管理平台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建立设备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了解设备资产的运作、分布、构成、变动和利用等情况,把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实现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

  (2)建立设备监控体系,树立强烈的效益观念

  将设备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好印刷设备生命周期费用(LCC)管理、设备产值率管理、设备利润率管理,追求印刷设备生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化,设备产值率和利润率最大化。一般来讲,设备产值率越大,则利润率越大。但因设备利润率受产品市场营销价格因素影响,有可能设备产值率越大,而利润率反而减少。这就需要书刊印刷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监控体系,通过对设备立项的把关,减少不必要的新设备投入;通过技术协议会签,保证设备投入使用后能得到及时的售后服务,保证设备开动效率,为后期能够获得最优惠的设备备件做好铺垫;通过对设备使用期维修费用的控制与考核,促使设备使用单位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修技术攻关、外购备件控制、备件的修旧利废等工作;通过设备调剂、调拨、报废再利用,优化设备资源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对设备维修技术的监察与考核,督促设备使用单位加强维修技术攻关,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3)优化设备后勤保障体系,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集中管理、集中维修的设备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下激烈竞争的需要,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书刊印刷企业可以分两步完善、优化设备后勤保障体系。

  首先,改集中管理模式为集中分散管理模式,将设备规划、立项审批、设备采购、备件采购和资产管理等进行集中管理,降低投资风险,降低分散采购费用,便于资产的统一调配;将设备技术协议签定、使用期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计划的下达、实施和设备维修备件的申请、计划、审批、应急采购及保管等权责下放到相对独立的二、三级单位,充分发挥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建立对应的监控体系,保证二、三级单位在企业建立的平台上运作。其次,由于设备维修力量的分散,高、精、尖设备故障等技术难题无法解决,企业可根据需要组建设备维修专业小组,集中攻关,及时修复故障,减少外协维修费用。

  (4)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设备管理要有更广的视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处理设备维修、更新的问题,为设备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过大的成本损失。对培训的投资可以间接或直接地提高设备管理与使用、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企业要求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设备维修、改造技术和管理工作,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理念,关注企业发展战略、核心竞争能力、市场动向、产品计划,提高设备管理的自觉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收技术人员参与设备管理决策,激励技术人员技术创新。建立科技贡献奖励制度。科技人员的经济收入要与其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挂钩。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重奖,并可将部分奖金转为股权。

  3.构建适应书刊印刷企业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设备管理指标体系是反映设备运用和管理水平的信息。要建立真正反映设备运用状况的设备统计指标,准确反映设备的待机时间、开机时间、故障时间、有效工作时间,以及设备的效率和产量;建立设备技术状况评估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故障率、可利用率等;建立设备维修管理评估指标,包括设备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人员工时利用率与维修质量等;建立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的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统计与评估指标,对设备一生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设备安全性、环保性评估指标,包括设备诱发事故次数、综合安全性评估、排污、噪声等环保指标。另外,要建立设备保值增值评估指标,包括设备新度系数、设备净值计算与分析等,科学评估企业经营者任职期间设备管理水平和设备资金投入情况。

  4.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设备管理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化协作,以降低企业的设备维修成本。企业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设备供应商的技术力量,实行设备终生保修;企业专用设备、专业化维修项目,可委托社会专业修理厂代维代修;与科研院所合作,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分析诊断;企业也可根据生产需要和特点,对某些设备租赁使用。同样,企业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设备和技术优势,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以提高设备管理的综合效益。

  设备管理和企业管理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在改制和改革的大潮中,必须要使设备管理工作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变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将先进的设备管理方式、方法融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使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