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量事故看真空镀铝纸检验的重要性
由于真空镀铝纸印刷出的商标色彩靓丽,能够彰显出商品的贵族气质,因此在标签印刷中越来越得到青睐,使用量也是越来越多,作为标签印刷厂,对真空镀铝纸的检验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一般而言,目前印刷厂对于真空镀铝纸的检验主要是对纸张的背面吸水率、表面平滑度、表面光泽度以及纸张定量、含水量、耐碱浸透性等的一些指标检验。可是在实际使用中包括印刷后的最终产品运输在内的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在今后的使用中造成各类质量事故,而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发生的质量事故有很多都是与镀铝纸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可见对于真空镀铝纸张的检验、使用也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的。
这不,前些日子,我们加工的一批商标就出现了问题。那批商标在我单位加工完成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可到了客户单位经过检验后,马上质量反馈就发到了我单位,反馈所有商标均出现了板结现象,无法进行贴标。我单位马上组织相关人员去客户单位查验,当打开未拆包装的商标进行查看时,发现所有商标确实出现了板结,要经过反复用力揉搓后才能将商标打散,可是我们经过观察后发现打散后的商标背面并没有墨迹,可见并不是油墨干燥不好造成的商标粘连,这是怎么回事?带着疑问,我们从客户处取了板结的标样马上回到单位进行分析。
经过论证,我们初步分析为纸张的表面涂层出现了问题,可究竟纸张的表面涂层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对此我们分别对商标的版面、运输环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我们单位处于北方,而我们的客户地处南方,因此加工后的商标必须经过装箱并塑封,而后需要经过将近4~5天的厢式货车长途汽运才能到达客户手中,期间商标在密封的状况下要经过重压,并且商标在密闭的铁皮厢式货车中的贮存温度将有可能达到60~70℃甚至更高(由于此次反馈出现在9月份,因此商标在运输过程中将要承受较高的温度);分析完包装以及运输状况后,我们又对商标版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商标表面大部分均为未印刷油墨的设计方案,而且空白部位也未印刷光油,因此纸张表面镀铝层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分析完相关因素后,我们进一步认定由于纸张表面涂层涂料选材的玻璃化温度较低,造成在相对较高温度(高于或接近其的玻璃化温度)状态下经过长时间重压后纸张之间将会由于涂料出现软化发粘以致粘连,另外由于商标表面印刷了油墨造成印刷油墨部位相对较高,因此形成了商标整体出现板结粘连现象。
说明:高聚物由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叫做玻璃化温度,通常用Tg表示。如聚氯乙烯的玻璃化温度是80℃。玻璃化温度是高聚物的一种重要的工艺指标。在此温度以上,高聚物表现出弹性且具备一定的粘性,如果固体材料表面涂层所用高聚物长期处于高于玻璃化温度的环境中,与其他固体材料紧密相接并且二者之间经过重压,之后二者之间将会出现粘连现象。
得出初步结论后,我们马上进行了相应的模拟检验试验以便进一步论证,首先将印刷此批商标的纸张A以及其他厂家的纸张B切成小沓捆扎结实并分别包裹好纯铝箔以阻隔空气,之后将其放入烘干箱定温85℃进行了长达4h的烘烤。当烘烤完毕后,我们发现印刷此批商标的纸张A出现了整体板结粘连现象,而其他厂家的纸张B未出现板结粘连现象。之后为进一步验证,
我们又使用相同的油墨(与印刷此批商标所用油墨一致)针对两种纸张分别印刷了本批次反馈样式商标以及满版油墨商标若干,待商标完全干透后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进行烘烤检验,结果发现只有印刷反馈商标版面的此批纸张A出现板结粘连现象,而其他三种试验商标均未出现板结粘连,可见本次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纸张A表面涂层所用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过低所致,在运输过程中,商标长期处于密封并且温度较高(接近或高于纸张表面涂料所用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的环境中,纸张表面涂层潜移默化中开始变软发粘,在长期重压的状况下自然而然便黏成了整体,继而出现了板结。此后我们又对纸张B进行了破坏性试验以验证纸张B表面涂料所用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在对原纸进行烘烤试验时我们将烘箱温度调高到了120℃,待烘烤了4h后,发现整沓纸张B之间只是出现了轻微的粘连,经稍微用力揉搓便能将粘连后的纸张打散,可见纸张B表面涂料所用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大致上应该在120℃左右。
经过一系列验证试验,造成本次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明晰了,我们也对真空镀铝纸张的一些性能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此次质量事故,我们发现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真空镀铝纸的某些不为人所知的一些缺陷将会给后续的生产、以及最终成品的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基于此次质量事故中积累的经验,我们有针对性的在真空镀铝纸的检验中添加了纸张表面涂层所用涂料高聚物大致玻璃化温度的检验项,即将纸张裁切为小沓并捆扎结实以纯铝箔包裹,之后置于烘干箱内定温100℃进行烘烤,一般情况下当烘烤4h后未出现板结粘连现象则可对其进行使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延伸检验,即针对印刷后的真空镀铝纸商标(尤其是需要经过长途汽运的商标)采用类似的高温烘烤试验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质量事故。
可见,对于原材料的检验、使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采取某种方案便一切万事大吉,是需要我们在日常中加以观察,并不断通过实践加以总结来完成的,总之一句话: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观察,用持续改进来完善原辅材料的日常检验与生产。这样做将会对今后的生产大有裨益。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