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板立体图的制作比较(2)
(二)、光栅板文体效果与立体地图制作
光栅板立体印刷的表现效果相当广泛,大体而言可分为3D立体效果、变图效果、变大变小效果、连续动感效果、Morph(类似变脸效果以渐进方式的变化),立体叠纹效果或将上述几种效果结合的展现方式(吴文和,2005)。其中3D立体效果为可以直接应用於立体地图制作的一种方法。3D立体效果又分为假3D(Layer 3D)及真3D(True 3D)两种方式。假3D立体效果系使用单张相片或影像,依作者之主观判断物体的景深,将其前後层次分离,再使用软体产生位移图像後,再分割组合成可用光栅板获得立体视觉之影像:真3D立体效果则使用专业立体相机同时拍摄不同角度影像,或利用3D动画软体模拟多张不同角度图像後,经专业立体制作软体合成产生前後位移图像,经印制在光栅板後产生图像有前後层次深浅效果。在立体地图制作时,虽然可以取得符合立体摄影性质的航照或影像像对,但其几何关系与现有的软体未必能配合,因此以单张相片或影像结合数值地形资料制作立体地图较为方便。
(三)、光栅板立体成像原理
光栅板立体成像原理是将不同视角的影像融合在同一张图像中,再利用柱状透镜阵列的几何光学成像的特性,让左右眼看到不同视角的影像,而达到立体的成像效果,如图4所示。亦即让平面图像中的景物有前後位置不同,或左右眼观看物体时会有位移的效果。我们利用此效果制作图像底稿,并将处理过後的图像底稿贴合於柱状透镜阵列板,产生有景深的立体图像(Gottfried,2001)。
以图5为例,假设有五个物体分别排列在一直线上,而人眼的观看位置分别於位置A、B和C上,看到的图像会因为视差角度的不同,而看到如各个位置上的图像。位置A看到的图像是由右向左排列;位置C看到的图像是由左向右排列;位置B是因为刚好在正中间,所以影像为数字全部叠加在一起。
图5中各观看位置的图像还原至平面时,当以物体3为中心点时,物体1、2在中心点之前,而物体4、5在中心点之後,而观察位置A往观察位置C移动时,物体在中心点之前的会往左做位移,而物体在中心点之後的则往右移,如图6。所以,在制作平面立体影像时,除了中心点的影像不动外,需将前景或是後景的影像做适当的位移,至於向左位移或是向右位移,则需对应柱状透镜阵列的图像摆放位置。
图像底稿透过电脑软体完成如图6之位移後,遗需将每个图像分解成多条长条状的图像,再依不同图像的位置,依顺序结合起来。以便於并透过柱状透镜阵列,在同一个位置看到不一样的视角影像(如图7)。由於两眼看到不同位置的图像,并根据视差原理,由视神经咸测後透过大脑的将这些不同图像组合立体图像。此种分割影像及贴合光栅板之处理流程如图8。
(四)、光栅板立体印刷流程
光栅板立体印刷就是根据前述原理及处理,利用具有透镜成像效果的光栅板(柱状透镜阵列),将经过特别处理景物之图像产生立体咸觉的一种印刷。该技术结合电脑科技和印刷技术及艺术美学设计,使柱状透式光栅板表现出不同特殊效果。其主要制作流程为:设计构图——立体摄影或动画输出及制作立体图层——专业软体制作合成立体图——分色制版——光栅板材料——印刷方式——後制加工——成品包装(吴文和,2005a)。
在上述过程中应用於立体地图制作的主要差异在於立体摄影步骤。传统立体印刷原稿系透过立体摄影去建立共轭像点间之视差关系,该种关系可推算物体间之高程差,亦即可以了解物体景深之差异,以进行影像之分层与合并处理,但对於单一图像之地图与影像则需使用该区已测制之数值地型模型,以了解地物间之高程与景深关系,再进行分层与合并处理。此种处理过程,在传统上采用人工标绘分层处理,非常费时费力。
四、3D雷射数位扫描仪介绍
本文所使用的Optech ILRIS-3D(Intelligent Laser Ranging and lmaging System) ,ILRIS-3D使用快速的方式,将扫描资料转换成CAD软体使用的格式,以供平面/高程的选取、快速的设计。所有的详尽资料,例如电杆、道路中心线以及路边的护栏等资料,都会被详尽精准的定位记录。一些附属资料也会一并被搜集,例如植被型态、树冠的尺寸以及帐棚体积等。ILRIS-3D配备了六百万画素的数位相机以及大尺寸的LCD显示幕,ILRIS-3D拥有和一般数位相机一般简单的操作介面,每秒2000点高速大量的资料搜集,以及3m—1500m长距离的测距能力使的野外作业变的格外的简单,经济,在任何测量模式下。360%X360%全方位视野的能力,配备了一组可旋转倾斜的基座,基座与扫描仪本身一体动作,并且一并由控制器软体控制。
照片与模组成果比对
信息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