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印前工艺技术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4-2-23 13:33: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2部分:胶印
Graphic technology - Process control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alftone colour
separations, proof and production print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9-12-30发布,2000-08-01实施

GB/T 17934.2-1999
eqv ISO 12647-2:1996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2647-2:1996《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胶印》。
  在等效采用此国际标准时,基本保留了原国际标准的结构和内容,只是在编辑上做了适合我国标准编写规则的修改。
  本标准包含5部分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定义、技术要求、印刷品上阶调值和阶调增加值的测量方法。其中:印刷品上阶调值和阶调增加值的测量方法以及若干参数定义见 GB/T 17934.1—199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士文、陈亚雄。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国)组成的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来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ISO 12647-2国际标准是由ISO/TC 130印刷技术委员会完成的。
  ISO 12647国际标准的总标题是《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参数及测量方法
  ——第2部分:胶印
  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引言


  在生产网目调彩色复制品的时候,分色人员、打样人员和印刷人员预先规定一组最低限度的、专门确定打样和印刷视觉效果及其他技术性能的参数,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规定可使合格分色片(不需反复测试)的正确生产和以尽可能逼真地模拟最终印刷成品视觉效果为目的的非印刷机打样与印刷机打样等后工序的有效实施成为可能。
  为了使样张与特定的印刷品在视觉效果上一致,非印刷机打样可能需要与其模拟的印刷方式不同的实地色及阶调增大值参数。这是由于非印刷机打样所使用的承印物、呈色剂及实现技术可能与胶印过程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引起光泽度、光散射(承印物或呈色剂)、透明度等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或承印厂商最好事先确定适当的修正量。
  区别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是必要的。直接参数(如本标准列出的)是指直接影响图像视觉效果的参数。间接参数是通过改变直接参数的值间接影响图像视觉效果的参数。间接参数包括:
  ——分色片厚度
  ——图像的正反向
  ——阴图或阳图
  ——乳剂表面的不平度
  ——有无颜色标记或套推标记
  GB/T 17934.1列出并解释了一组专门确定由一套网目调分色片生产的样张或印刷成品的视觉效果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直接工艺参数。
  本标准列出了GB/T 17934.1中规定的直接参数的值,以及与使用分色片进行网目调胶印印刷品生产有关的技术要求。在必要的地方,还推荐了直接间接参数。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2部分:胶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为四色胶印准备分色片或用下列方式之一进行四色印刷品生产时所用的一些工艺参数及其量值,这些印刷方式是指热固卷筒纸印刷、单张或连续表格印刷或为这些工艺进行的打样,以及用于网目调凹印的胶印打样。这些参数及其量值的选择覆盖了“分色”、“印版制作”、“打样”、“印刷”和“表面整饰”等整个胶印工艺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
  ——以分色片为基础的打样与印刷过程;
  ——无胶片复制的打样与印刷,及类似胶片生产系统的凹版印刷;
  ——类似四色印刷的四色以上印刷方式的打样过程;
  ——类似线条网和非周期性的加网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言语,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8941.3-1988 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测定法 75°角测定法
  GB/T 11501-1989 摄影密度测量的光谱条件
  GB/T 17934.1-1999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及印刷成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
  CY/T 31-1999 印刷技术 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第1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形卷筒纸胶印
  3 定义
  本标准使用GB/T 17934.1中给出的和下面的定义。
  3.1 胶印版材 offset (printing) plate
  表面经过涂布处理,可以在其上产生转移油墨的区域和不转移油墨的区域而且两种区域处于同一平面的平板工件。
  3.2 阳图型胶印版材 positive-acting(offset printing)plaet
  用于阳图分色片的胶印版材。
  3.3 阴图型胶印版材 negative-acting (offset printing)plaet
  用于阴图分色片的胶印版材。
  3.4 四色连续表格印刷 four color continuous forms printing
  使用窄幅面卷筒纸的表格胶印。
  3.5 商业/特种印刷 commercial/speciality printing
  普通单张纸和非杂志热固卷筒纸胶印。
  3.6 非周期性网目调加网 non-periodic(half-tone)screen
  指无规则网角,无固定网线数的网目调加网。
  4 技术要求
  4.1 分色片
  4.1.4 质量
  除非另有说明,分色片上网点中心的密度值应至少比透明胶片的密度值(片基加灰雾)高2.50。透明网点中心的透射密度值不得高于透明胶片的密度值(片基加灰雾)0.1以上。透明胶片的密度值(片基加灰雾)应不高于0.15。以上测量应使用光谱特性符合GB/T 11501规定的密度计。
  分色片上的网点不应有明显碎裂,网点边缘宽度不得超过网线宽度的四十分之一。分色片质量应用GB/T 17934.1附录C中的方法进行评价。
  注
  1 为了胶印版各处曝光的一致性,在同一块胶印版上曝光的各分色片之间透明胶片的密度(片基加灰雾)相差不得超过0.10。
  2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大面积实地区域的密度值大于透明胶片密度值3.5以上,网点中心密度值通常可高于透明胶片密度值2.50以上。
  3 使用密度计前应作校准工作。
  4.1.2 网线数
  对于四色印刷,加网线数应在45cm-1至80-1之间,推荐的标准网线数如下:
  ·卷筒纸期刊印刷 45cm-1~60cm-1
  ·连续表格印刷 52cm-1~60cm-1
  ·商业/特种印刷 60cm-1~80cm-1
  注
  4 线数在45 cm-1至80cm-1范围以外,GB 17934.1中规定的基本原则仍然有效,但特定的量值可能不同。
  5 计算机加网时,为了尽可能减小莫尔条纹,不同色版之间“网线数”和“网角”可能有少量的变化。
  6 黑版的加网线数可大于相应彩版的加网数,如:黑版80cm-1,黄、品红、青版60cm-1。
  4.1.3 网线角度
  无主轴的网点,青、品红和黑版的网线角度差应是30°,黄版与其他色版的网线角度差应是15°,主色版的网线角度应是45°。
  有主轴的网点,青、品红和黑版的网线角度差应是60°,黄版与其他色版的网线角度差应是15°,主色版的网线角度应是45°或135°。
  对于网目调凹印分色片的网线角度,除黄版外,其他色版应避免75°至105°之间的角度。
  注7:见4.1.2中的注5。
  4.1.4 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
  应使用圆形、方形和椭圆形网点。对于有主轴的网点,第一次连接应发生在不低于40%的阶调值处,第二次连接应发生在不高于60%的阶调值处。
  4.1.5 图像尺寸误差
  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一套分色片各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得大于0.02%。
  注8:该误差包括分色片输出设备的可重复性及胶片稳定性引起的误差。
  4.1.6 阶调值总和
  除非另有说明,单张纸印刷的阶调值总和不得超过350%,卷筒纸印刷阶调值总和不得超过300%。
  注9:在阶调值总和高的情况下会发生诸如叠印不牢、背面透印和由于油墨未充分干燥产生的背面蹭脏等现象。
  4.1.7 灰平衡
  除非另有说明,灰平衡阶调值如下:

 

青(%)

品红(%)

黄(%)

2/4阶调

50

40

40

3/4阶调

75

64

64

  注10:以上是根据CY/T 31规定的纸张、油墨所得到的灰平衡数据,若用不同纸张油墨和印刷条件,则灰平衡数据有所不同。
  4.2  印刷品
  4.2.1 图像的视觉特性
  4.2.l.1 承印物的颜色
  打样用的承印物应与印刷用的承印物相同。若有困难,应尽可能选用光泽度、颜色、表面特性(涂料或非涂料,压光等)、单位面积克重等方面与生产承印物接近的承印物;对于印刷机打样,应从下列5种典型纸张中选取最接近的纸张,这些纸张的特性列于表1;对于非印刷机打样,应选用尽可能与表1所列的某典型纸张(与生产用纸接近)特性参数接近的承印物。应注明纸张类型。

表 1典型纸张的 CIELAB L”、a”、b“值、光泽度、亮度及允差

纸型

L*1)

a*1)

b*1)

光泽度2)%

亮度3)%

克重4)g/m2

1.有光涂料纸,无机械木浆

93

0

-3

65

85

115

2.亚光涂料纸,无机械木浆

92

0

38

83

115

3.光泽涂料卷筒纸

87

-1

-3

55

70

70

4.无涂料纸,白色

92

0

-3

6

85

115

5.无涂料纸,微黄色

88

0

6

6

85

115

允差

±3

±2

±2

±5

 

基准纸5)

95

0

5

70~80

80

150

 

1) 测量方法按GB/T 17934.1中5.6:D50淘汰的,2°视场,黑色背景,几何条件为0/45或45/0.
2) 测量方法按照GB/T 8941.3的规定。
3) 460nm处的反射率,仅供参考。
4) 仅供参考。
5) CY/T 31规定的基准纸,仅供参考。

 


  注
  11 就光泽和颜色而言,表1中列出的纸张类型是本标准涉及到的承印物的基础。另有如下说明:
  ——纸张类型1和2不是典型的卷筒纸期刊印刷用纸(封面除外)。
  ——纸张类型3和5不是典型的四色商业表格印刷用纸。
  12 如果最终产品要进行表面整饰,可能会影响承印物的颜色。参见4.2.1.2注17。
  13 在“白底衬”或“D65”条件下的L*a*b*值,其允许的容差与表1数值一致。
  14 表1中包含了CY/T 31中规定的基准纸的参数,仅供参考。一些参数值与CY/T31中的不一
致,是由于使用了黑底衬。
  15 纸张类型3的克重(70g/m2)是卷筒印刷用纸(60g/m2至65g/m2)和其打样用纸(90g/m2)的折中。用黑背景测量时,若克重从70g/m2改变为90g/m2,ΔL*值相应改变0.7。
  16 某些3型卷筒纸在规定的克重范围内,b*值的范围变化为0~-3。
  4.2.1.2 承印物光泽度
  用于打样的承印物的光泽度应尽量与生产用的承印物的光泽度相近。如不可能,印刷机打样应从表1列出的典型纸张中选择尽量与生产用的承印物相近的纸张。
  注
  17 纸张光绝度值见表1。
  18 如果最终产品要进行表面整饰,对光泽会有一些影响。在要求苛刻的情况下,为了使样张与最终印品更好地匹配,可以给印刷者提供两种样张,一种样张表面光泽度与未经表面整饰的印品相匹配,另一种样张表面光泽度与经过表面整饰的印品相匹配。
  4.2.1.3 油墨颜色
  用表1中的5种承印物打样,样张上的青、品红、黄、黑四个实地色及双色叠印获得的红、绿、蓝实地色的CIE LAB色度值L*a*b*应符合表2的规定值。允许色差值见表3。
  在印刷过程中,付印样实地块印刷原色与打样样张之间的色差不应超过表3中规定的相应的偏差值。
  在生产过程中,印刷原色实地块的变化受后工序条件的限制,因此,至少应有68%的印刷品与付印样之间的色差不超过表3中的规定,且最好不要超过规定值的一半。

表2 色序为青-品红-黄叠印的实地色CIELAB L*a*b*值

纸张1)颜色

1型

2型

3型

4型

5型

L*a*b*2)3)

L*a*b*2)3)

L*a*b*2)3)

L*a*b*2)3)

L*a*b*2)3)

18 0 -1

18 1 1

20 0 0

35 2 1

35 1 2

54 -37 -50

54 -33 -49

54 -37 -42

62 -23 -39

58 -25 -35

品红

47 75 -6

47 72 -3

45 71 -2

53 56 -2

53 55 1

88 -6 95

88 -5 90

82 -6 86

86 -4 68

84 -2 70

48 65 45

47 63 42

46 61 42

51 53 22

50 50 26

绿

49 -65 30

47 -60 26

50 -62 29

52 -38 17

52 -3 17

26 22 -45

26 24 -43

26 20 -41

38 12 -28

38 14 -28

1) 纸张类型在4.2.1.1中规定。
1) 表中各实地色是用附录A中给出的方法得到的。
1) 测量方法按GB/T 17934.1中5.6的规定:D50照明体,2°视场,几何条件为45/0或0/45。

 

表3 印刷原色实地的色差值ΔEab*

 

品红

偏差

4

5

8

6

允差

2

2.5

4

3


  注
  19 表3中的色差ΔEab*的分布不是高斯分布,且不对称。但为了保持一致性,仍类似于高斯分布,定义公差的值为68%的印刷品可满足的最小色的差。
  20 在附录B的表B1中给出了使用的D65照明体时测得的7种实地色的CIELAB L*a*b*值。如果用白色底衬最替代黑色底衬,表2和表B1中的a*、b*值基本不变,而L*值会随着纸张不透明度的变化增加2~3。
  21 在附录B的表B2中给出了三种光谱响应条件下实地印刷原色的反射密度值。
  22 如果最终产品要进行表面整饰,可能会影响实地色的颜色。参主12和注18。
  23 二次色红、绿、蓝的值对印刷机的机械性能、承印物的表面特性和油墨的流变性、透明度等特性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原色CMY值符合规范要求时,二次色并不一定符合表2的值。
  24 包装印刷或专色印刷允许的色关值应低于表3所列值,尤其当色差是L*的差别引起时。
  4.2.1.4 油墨光泽度
  如有必要,可以规定实地颜色的光泽度。应在75°入射角(与承印物表面成15°的夹角)和75°接收角的条件下测量承印物或单色实地区域的镜面光泽度。所用测量仪器应符合GB/T 8941.3,测量值用百分数表示。
  4.2.2 阶调复制范围
  加网线数介于40cm-1到70cm-1时,分色片网点面积率为3%至97%的网点能完全再现在印刷品上。
  加网线数为80cm-1或进行网目调凹印打样时,分色片网点面积率为5%至95%的网点能完全再现在印刷品上。
  分色片上,非主体图像部位的网点再现应取决于上述范围之外的阶调值。
  4.2.3 图像位置误差
  任意两色印刷图像中心之间的最大位置误差不得大于分色片最小网线宽度的一半。
  注25:若由于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达不到上述套印精度时,生产者与客户之间应有必要的协议。
  4.2.4 阶调值增加
  4.2.4.1 目标值
  应规定各印刷原色打样和印刷的阶调值增加值。其规定方法可以是通过引用表4(图1)中列出的A到H各类型中的一种或使用实际阶调增加值进行确定,也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图示法来确定。
  在缺少数据的情况下,可根据印刷种类的不同,从表5列出的测控条上阶调值为50%处的阶调增加值数据中,选择相应的值作为目标值。

表4 测控条上的阶调值与阶调增加值的关系(百分比)

印刷品上阶调增加值

胶片上阶调值

A

B

C

D

E

F

G

H

25

9

12

15

18

20

23

26

29

4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50

15

17

20

23

25

28

31

33

70

14

16

18

18

20

21

23

24

75

13

14

16

16

17

18

19

20

80

12

12

14

14

14

15

16

17


  注
  26 黑版的阶调增加值通常比其他色版大2%~3%,黑版墨层较厚,通常先印。
  27 如果需要转换不同加网线数之间的阶调增加值数据,可参看附录C。图C1和C2给出了不同印刷条件下,随着加网线数的变化,测控条上40%和80%阶调值处的阶调增大值数据可以从这些图上取得相应的数据来进行转换。非印刷机打样的数据转换可能需要不同的数据集。
  28 表5给出了测控条上加网线数为60cm-1,阶调值为50%处的阶调增加值。测量密度计使用GB 11501中规定的T状态光谱响应条件,不使用偏振片测量。黄版测量值比青、品红、黑低2%。


图1 表4中给定数据的阶调值增加值曲线


  

表5 测控条上网线数为60cm-1,阶调值为50%处的阶调增加值(百分比)

热固卷筒纸期刊印刷,彩色1)
阳图型印版,3型纸2)
阴图型印版,3型纸2)

19
27

四色连续表格印刷
阳图型印版,1型和2型纸2)
阴图型印版,4型和5型纸2)
阳图型印版,1型和2型纸2)
阴图型印版,4型和5型纸2)

26
29
29
33

商业/特殊印刷,彩色1)
阳图型印版,1型和2型纸2)
阳图型印版,3型纸2)
阳图型印版,4型和5型纸2)
阴图型印版,3型纸2)
阴图型印版,4型和5型纸2)

17
19
23
25(18)3)
27(22)3)
31(28)3)


1) 黑版比其他色版通常高2%到3%。
1) 纸型定义见4.2.1.1
1) 为尽量减小阶调值增加而优化过的,使用阴图型胶印版印刷时的阶调增加值


  4.2.4.2 误差与中间调扩展
  样张或付印样的中间调阶调值增大的误差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
  注29:在最坏的情况下,样张与付印样在中间调会有7%的变化。
  对于印刷生产,中间调平均值与确定的目标值之差应在4%以内。阶调值的统计标准偏差应不超过表6规定的偏差,且最好不要超过一半。
  打样和印刷的中间调扩展应不超过表6所列的值。
  

表6 样张和印刷成品阶调值增大容差与最大中间调扩展

分色片上阶调值

样张的允许误差%

付印样的允许误差%

印刷品的允许误差%

40%或50%

3

4

4

70%或80%

2

3

3

最大中间调扩展

4

5

5


  注
  30 表6中的数据是在网线数为50cm-1至70cm-1的测控条上用密度计或色差计测量的结果。
  31 表6中的容许误差是测量值减去目标值得到的结果。
  5 印刷品上阶调值和阶调增加值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见GB/T 17934.1中的5.3,测量时应注意:测控条应随主题内容一起印刷;其网线数应在50cm-1至70cm-1范围内;网点中心密度值应比透明胶片(片基加灰雾)的密度值高3.0以上;网点边缘宽度应不超过2μm。
  注
  32 椭圆形网点第一次连接约在其40%阶调值处,椭圆形网点的阶调值增加比圆形网点大1.5%左右。
  33 见4.2.4.1中注27。

附录A

(提示的附录)确定表2中给出的纸张类型上的油墨色度参数的方法


  在实际印刷中观察到,不同承印物表面的油墨墨膜厚度是不相等的。虽然低档承印物表面呈现出的颜色强度比高档的低,但是,多数油墨通常是在低档承印物上使用的。所以,印刷工人要对由于低档承印物表面的不平滑和墨量损失而产生的油墨色强度的光学效果减弱进行补偿。
  通过大量的试验可以看出,某特定的油墨和纸张的组合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色强度可以用在该种纸张上印刷一定量的油墨的方法来预示,其墨膜厚度与可在符合CY/T 31规定的基准纸上产生符合CY/T 31规定的颜色的墨膜厚度相同。进行这种预示时,那些表面较粗糙、吸墨性较高的低档纸张从橡皮布上吸收的油墨量比那些表面较光滑并带有涂层的高档纸张吸收的油墨量多。以下两种方法提供了可使不同纸张从橡皮布得到相同厚度的墨膜的印刷条件。
  A1 印刷适性仪
  分别将符合CY/T 31中规定的基准纸和要建立油墨色度参数的纸张裁切成纸条,纸条宽度是印刷适性仪承印盘宽度的一半。后一种纸张的厚度应与相应的基准纸大致相同。两种纸条平行地放在适性仪的承印盘上。在承印盘上衬上橡皮布,用符合CY/T 31的胶印油墨,按照CY/T 31规定的测试步骤进行印刷。应控制油墨的转移量,使油墨干燥后,印在基准纸上的油墨颜色符合CY/T 31的规定。当确定基准纸上的油墨颜色是正确的时,测量同时印刷的未知类型的纸上油墨的颜色,即得到为该种纸张推荐的油墨颜色数据。
  A2 单张纸印刷
  准备好用于单张纸印刷方式的符合CY/T 31规定的基准纸,在这些纸张中每隔100张左右插入一张作过标记的待测纸,待测纸的厚度应与基准纸大致相同。用符合CY/T 31的胶印油墨进行印刷。开始印刷后,调节油墨量使印刷在基准纸上的青、品红、黄、黑实地色干燥后符合CY/T 31中相应的规定。如果需要,在印刷前应建立油墨色的干褪效应。在印刷剩下的纸张时,有规律地检查油墨量,以保持其恒定。待干燥后,找出待测纸,测量待测纸上各颜色的数据,即得到该种待测纸的油墨颜色数据。
  注
  34 在单张纸印刷过程中,对于基准纸和插入的待测纸,橡皮布上提供的油墨膜厚度是相同的。由于插入的待测纸的粗糙度不同,从橡皮布上转移下来的油墨量也不同,因此可能干扰后续印刷的油墨量。然而,油墨量很快在后续最多50张印刷中恢复原状。
  35 从A1和A2两种方法获得的油墨颜色数据非常一致。

附录B

(提示的附录)非标准条件下测得的油墨颜色数据


  

表B1 色序为青-品红-黄叠印时的CIELAB色度参数

纸张1)颜色

1型

2型

3型

4型

5型

L*/ a*/ b*2)3)

L*/ a*/ b*2)3)

L*/ a*/ b*2)3)

L*/ a*/ b*2)3)

L*/ a*/ b*2)3)

18/ 0/ -1

18/ 1/ 1

20/ 0/ 0

35/ 2/ 1

35/ 1/ 2

56/ -27/ -47

55/ -25/ -45

55/ -30/ -39

62/ -20/ -36

59/ -20/ -33

品红

45/ 75/ -10

45/ 71/ -7

43/ 71/ -6

51/ 54/ -4

51/ 53/ -1

88/ -12/ 96

88/ -11/ 92

82/ -12/ 87

85/ -9/ 68

84/ -7/ 70

48/ 62/ 42

45/ 59/ 38

44/ 58/ 39

55/ 49/ 20

54/ 46/24

绿

50/ -67/ 33

47/ -62/29

51/-65/32

59/ -65/ 32

59/ -33/ 21

27/ 29/ -44

27/ 30/ -42

26/ 25/ -40

40/ -8/ -25

40/ 18/ -25

1) 纸张类型在4.2.1.1中规定。
1) 表中各实地色是用附录A中给出的方法得到的。
1) 测量方法按GB/T 17934.1中5.6的规定:D50照明体,2°视场,几何条件为45/0或0/45。


  表B2中的颜色是用附录A中给出的方法获得的。对各密度值中的第一个值测量时不使用偏振片,第二个值使用偏振片。所有实地密度值包含纸张密度,并且是把样品放置于黑色底衬上测得的。
  

表B2 印刷在五种典型纸张上的实地印刷原色的反射密度值

纸张类型1)

1

2

3

4

5

DINE反射密度值3)


纸张2)

1.52/1.66
0.07/0.11

1.38/1.54
0.08/0.09

1.35/1.57
0.12/0.14

1.00/1.10
0.10/0.10

1.03/1.15
0.13/0.15

品红
纸张2)

1.47/1.61
0.07/0.11

1.33/1.49
0.08/0.09

1.37/1.47
0.12/0.14

0.90/1.05
0.10/0.10

0.96/1.14
0.16/0.19


纸张2)

1.41/1.55
0.06/0.10

1.16/1.34
0.06/0.09

1.30/1.44
0.15/0.18

0.88/1.06
0.08/0.11

0.98/1.16
0.23/0.26

ISO状态T反射密度4)


纸张2)

01.52/1.66
0.07/0.11

1.38/1.54
0.08/0.09

1.35/1.57
0.12/0.14

1.00/0.10
0.10/0.10

1.03/1.15
0.13/0.15

品红
纸张2)

1.47/1.61
0.07/0.11

1.33/1.49
0.08/0.09

1.37/1.47
0.12/0.14

0.90/1.05
0.10/0.10

0.96/1.14
0.16/0.19


纸张2)

1.06/1.16
0.06/0.11

0.96/1.09
0.06/0.09

1.00/1.08
0.14/0.17

0.73/0.91
0.80/0.11

0.73/0.92
0.18/0.22

ISO视觉反射密度4)


纸张2)

1.62/1.95
0.07/0.10

1.48/1.84
0.08/0.09

1.457/1.89
0.12/0.14

1.10/1.35
0.10/0.10

1.10/1.37
0.15/0.17

1) 在4.2.1.1中定义
1) 在同样条件下测量。 DINE引用了在DIN 16536-2:1995中规定的更宽的两套响应。 4)按GB/T 11501中规定的响应。


  注36:这里完整地给出了使用和不使用偏振片时的密度值。正确使用偏振片的方法在其他标准中涉及到。
  
  

附录C


(提示的附录)印品阶调值增加与加网线数的关系

 

信息来源:印刷出版行业法规标准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