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制版系统质量控制方法
数字制版系统在1995年的DRUPA上初露锋芒,至今已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数字制版系统是经过电脑将图文直接输出到版材上的工艺过程。专用的数字版材被装在制版机上。数字拼版文件被发送到计算机RIP 中,然后RIP再把电子文件发送到制版机上,以使电子信号通过光或热敏机在版材上成像。
数字制版技术有几点优势,其中最为突出的优势是印刷产品的质量。在该过程中,因为不使用胶片而直接把图像成在印刷版上,这样数字印版上的网点就是直接的次成像网点。因此,纸上的图像会更加清晰。数字制版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技术的新运用。
数字制版与传统的制版方式相比,减少了出胶片、拼版及晒版的过程,因此简化了印前工艺流程,但同时如何对数字制版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由上图可知数字直接制版系统的工艺流程分为扫描分色、印前操作、打样以及CTP四个环节。对数字制版系统质量的控制也就是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1.扫描分色
现代化的数字扫描设备,为我们提供了颜色可以参考的具体数值。扫描分色的关键是要懂得印刷工艺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印刷的网点扩大值和扫描值,有针对性地控制扫描分色的曲线和数据,这是稳定和提高质量的前提。所以扫描分色人员在接到原稿后,要结合本厂印刷设备的具体情况,解决好中性灰平衡的还原、层次的还原、色彩的还原和清晰度这4个关键性技术指标。
除此之外,数字制版系统需要有比传统印刷更严格的色彩管理系统。由于没有了模拟印刷的打样工艺,要想保证屏幕上的颜色和数码打样的颜色与最终印刷品的颜色一致就必须依赖于好的色彩管理系统。
国际照明委员会的标准色空间CIELab与设备无关,覆盖了整个可见色域。同时根据国际色彩联盟的标准,给每一个设备定义了一个相关的特性文件profile,借此来描述该设备的色彩特性。要实现色彩管理的目标,设备核准、特性化校准及色域转换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数字打样
数字制版系统没有了传统的打样工艺,为了给客户提供样张,并且更好地控制印版上图文的阶调,这就需要数码打样。有两种类型的数字打样方式:数字连续调打样和数字半色调打样。数字连续调打样是由染料升华或是喷墨技术支持的;数字半色调打样,是在打样媒体上模拟实际的半色调网点的技术。后者打样的效果更加接近印品的效果。
大多数的数字打样机所能表达的色域都比传统打样方式大。丰富的色域再加上良好的色彩管理软件的配合,令数字打样不仅仅可以模拟印刷品的效果,还可以模拟其它的印刷方式效果。如丝网印刷、数字印刷、喷墨海报等甚至可模拟在高速轮转印刷机下的表现,更能够配合市场上日趋多元化输出的需求。
数字打样系统是将数字的页面文件直接送至打样系统,在输出样张之前,全部由数字信号控制和传输,因此无论何时输出,同一电子文件的输出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当然这种稳定性的前提是彩色打印机硬件性能。
3.做好印前检查
在选择好数字化印前流程后,需注意的就是要尽量减少重复制版的次数。要达到此目的的关键就要做好印前检查。以前一般是用照排机输出的胶片和样张来对文件进行检查,而在数字制版系统中没有这两种可视化的检查点,所以需要增加新的检测点。
4. CTP晒版的控制
在版材及其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仍能精确、稳定地成像是CTP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众所周知,CTP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缩短印刷准备时间而使用户受益的。 CTP系统保持精确成像的稳定性越好,后续印刷所需进行的调整就越少。而版材的成像性能会因不同批次版材的敏感度、周围环境温度、储存时间及条件、显影冲洗及激光光源等许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的幅度通常可达±10%。在板材成像性能已经发生±10% 变化的情况下,仍要达到不超过±1%的最终成像网点密度的控制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印刷调节工序,缩短印刷准备时间。在此基础上,应用了方形激光点技术的热敏CTP系统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从根本上避免了版材、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最终成像的网点数据造成的影响。
大多数CTP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为使不同CTP 设备上输出的版材可以混用并能套准,就必须确定绝对重复精度。确定一个严格的绝对重复精度,印刷厂商就可以根据其设备状况,在任意一台CTP制版机上进行源文件的重复出版。而在没有绝对重复精度的情况下,对源文件进行重复出版时,必需使用同一台CTP设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原稿到最终的印版输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在各方面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协调一致,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项工作,数字直接制版系统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