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像色彩复制的质量控制
1 彩色印刷图像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综合评价。
主观评价是评价者参照《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重点考虑与质量有关的因素,通过对印刷样张或印刷品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地评定和比较得出评价结论,主观评价受评价者自己的学识、技术素养、审美观点和爱好等方面的心理印象等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往往因人而异,不大可能得出统一的结论。例如因地点、周围环境的不同,特别是观察复制品(与原稿对比)的照明条件不同时所产生的视觉差异。主观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印刷品的质量特性,但它却是印刷品质量优劣的最后仲裁者。现阶段鉴定印刷质量的方法多以主观评价为主,但应把主观评价因素加以客观解释,使其科学化,并和客观评价趋于一致。
客观评价是以测定印刷品的物理特性为中心,通过仪器或工具结合印刷质量标准对印刷品的物理特性进行定量检测,然后通过数理统计和必要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客观评价排除了人为的干扰,使评价结果更有科学性和一致性,但客观评价对实施条件要求较高,完全采用客观评价方法对印刷品质量进行评价,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现已有一些印刷企业将这种评价方法贯穿在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之中,对印刷质量加以随机自动控制。如在制版过程中的电子预打样,晒版过程中的版材检测装置,印刷过程中的给水、给墨遥控装置等。
综合评价是以客观评价的手段为基础加上主观评价和各种因素相验证的方法。是目前评价印刷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根据《标准》中的规定,在采用一些测试供给(如信号条、测试条、控制条、梯尺)的基础上,结合人们的色彩心理学、生理学等因素,是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印刷品质量的。
目前还无统一的综合评价标准。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开发。因此,在当前评价印刷品质量的工作中,还是应以《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为依据,并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评价中,应重点从阶调值、颜色、网点、相对反差等技术指标,对印刷品质量进行全面真实的评价。
2 控制印刷图像色彩质量的方法
印刷生产中,纸张、油墨及印版等都是印刷图像质量的制约因素。但当这些因素已确定的情况下,在印刷机上进行图像复制生产时,怎样控制印刷图像色彩质量呢?
1)根据具体生产情况,调节印刷压力
根据印刷图像复制质量要求、纸张厚薄、印版等条件调节印刷压力,使图像网点得到最佳再现。
2)合理安排色序
目前,多色印刷一般采用黑、青、品红和黄色序或青、品红、黄和黑色序。这种色序使色彩复制更容易精确实现。墨层厚度由小到大排列,如胶印中采用黑、青、品红和黄色序时,油墨层厚度分别是:黑墨为0.8μm,青墨为0.9μm,品红墨为1.0μm,黄墨为1.1μm;油墨粘度由大到小排列,如黑墨1188Pa,青墨488Pa,品红墨为477Pa,黄墨为147Pa。油墨粘度不能满足排列要求时,可对油墨粘度预先进行调节。
3)校准印刷机
根据打印样张和既定的印刷条件调整印刷机,尽可能使印刷图像效果与样张一致。
4)输墨装置温度控制
有些印刷机可配备或可选配输墨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在输墨过程中,窜墨辊既转动又窜动,因而它的温度升高最多,温度控制时,一般是在窜墨辊轴芯通入冷却水来降低温度,使墨辊表面温度保持稳定,从而保证稳定的供墨量。有些印刷机除窜墨辊外还在墨斗辊中通入冷却水降温。
5)供墨量控制
印刷图像表面实地油墨密度大小直接影响复制色彩质量,实地油墨密度大小受供墨量(印刷图像表面墨层厚度)大小影响。随着墨层厚度增加实地密度也在增加。到达某点后实地密度将不随墨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可依据印刷图像表面控制条的质量信息来调节供墨量(墨层厚度)的大小。
目前印刷机墨量自动调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墨斗辊整体出墨量和墨辊各局部区域墨量的调节。整体墨量调节保证了印刷图像整个画面阶调和色调的正确复制,由于印刷图像在整个版面上分布不同,各区域对油墨量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沿墨辊轴线方向将墨斗辊分割成若干小墨区,不同的墨区送出的墨量不同以满足图像各局部区域对墨量的不同需求。
6)供水量控制
胶印印版水量大小必须控制。水量大小应随印刷机印刷速度、供墨量等不同而不同,以保证水墨平衡,使印刷图像不发花、色彩饱和度好、不糊版。
信息来源:中国印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