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瓦楞工业
中国的瓦楞工业
过去十年,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中国瓦楞包装及其它包装工业的市场迅速壮大。 在大多数城市,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使人们对日用品和个人用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进而带动了瓦楞包装的繁荣。不仅如此,持续扩展的出口加工业也进一步增加了市场对包装产品的需求。
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CPTA)统计,过去十年中国包装业产值同比增长了两倍多。1995年,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为140亿美元,2000年迅速增长到260亿美元,预计今年可望达到386亿美元。
中国包装工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获益较大的部门之一。根据CPTA的统计数据,中国瓦楞包装的年产量从1995年的74亿平方米增加到2002年的148亿平方米,增长了两倍多。从1995年开始,中国的瓦楞包装业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达到158亿平方米。预计今年瓦楞包装业的产值会保持与2004年相当的增长速度。
在中国绝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地区,瓦楞工业均呈现高增长的势头。而其中三大区域的瓦楞板产量占了全国总产量的65%。CPTA的统计数据表明,华南地区的瓦楞板年生产能力达到350-400万吨。而华东及华北地区的瓦楞板年生产能力加起来也可达到300万吨。
华南
华南区主要包括广东的珠三角地带及邻近的福建省部分地区,是中国瓦楞板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广东是中国最大瓦楞板生产基地,几乎占据全国瓦楞包装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年销售额过亿的大型包装企业,仅广东省就聚集了数十家之多。
广东的瓦楞工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中国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批香港企业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内地省份。与此同时,一些同类型的台湾企业也纷纷在广东和福建投资设厂。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些来自日本、南韩、美国以及欧州的消费品制造商开始在华南开设出口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玩具、服装、日用品、电子器材和消费电子产品都需要瓦楞包装。因此大大刺激了市场对瓦楞包装产品的需求。
之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进驻华南设厂,其中包括一些从香港转移过来的食品饮料企业,这些食品饮料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当一部分返回香港本地消费。伴随着外资企业在华南投资办厂的热潮,许多广东本地的企业也建立起来,这些内地企业形成了瓦楞包装的又一个新兴市场。许多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外资企业相差不多,包括塑胶制品、玩具、服装、电子仪器、电视音响和移动通讯等电子产品。
港资瓦楞包装企业约占广东省瓦楞包装总产值的一半。这些企业大多使用进口材料并且将包装制品提供给港资出口加工企业使用,这些瓦楞制品以双瓦楞纸板为主。
华东
华东地区的长三角地带是中国第二大瓦楞包装工业基地,长三角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这个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继华南之后第二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重工业和轻工业兼而有之。与华南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不同,华东地区以其对中国内地所拥有的庞大市场的幅射能力而吸引了大批国外和本地投资者。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用于内销外,一部分产品也出口到国外。
根据上海包装技术协会的统计数据,上海瓦楞板的销售额出现了每年30%的高增长,1990年仅为10亿人民币,到2002年则达到60亿人民币,增长了五倍。现在仅上海就有大约120条瓦楞纸板线,华东地区也有1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著名的有胜达集团、上峰包装集团以及浙江景兴纸业有限公司。
华北
华北是中国的第三大瓦楞工业基地,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等地域。食品加工和饮料生产的增长是促进本地区瓦楞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仅仅山东青岛一地,瓦楞纸箱生产企业就超过50家之多。
在华北,乳制品工业正迅猛发展,此外,出口水产品加工、果蔬生产等行业都需要使用瓦楞包装对产品实施更好的保护以方便在内地分销和出口。
未来的发展趋势
CTPA估计中国所生产出的瓦楞制品中,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包装。但在内地经济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日渐提高的推动下,用于内销的瓦楞板的比例正呈现增长趋势。
在一些城市,纸箱厂基本上完全依赖出口加工。例如约占全省瓦楞制品产量20%的广东省东莞市,几乎所有的纸箱厂的客户都是周边为数众多的出口加工企业。其它纸箱厂众多的城市有山东青岛,那儿有海尔、青岛啤酒、海信和奥克马等知名的制造商。
当中国出口加工业对瓦楞包装的需求依然强劲的时候,国内的食品及饮料工业也有望为瓦楞包装业提供长期增长的商机。中国的超市零售业也正在为瓦楞厂家提供新的商机,零售业使用图像精美、色彩绚丽的纸盒进行产品展示已经非常普遍。
近几年来,随着国外零售商进入中国,也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销售和包装理念。本地的包装企业,包括食品包装和其它类包装的供应商,已经迅速认识到瓦楞包装不仅仅只满足产品运输的需要,而且零售展示也同样需要包装。
根据CPTA提供的数据,G楞、E楞以及F楞纸盒正逐渐流行开来。特别是G楞纸盒以其优越的印刷适性给中国的包装市场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未来几年,微瓦楞产品有望达到瓦楞包装总数量的10%。
瓦楞行业的状况
CPTA估计全国有3000条瓦楞纸板生产线,绝大多数位于三大瓦楞板生产基地。其中进口的瓦楞纸板线约占总数的10%,这些进口设备主要从欧洲、日本和台湾引进。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绝大多数纸板线幅宽仅为1.4-1.6米,平均车速在60-80米/分。在九十年代后期掀起的新一轮投资热潮中,一些高性能的纸板线被采用。这些纸板线幅宽可达2米,车速为150米/分。然更大幅宽、车速达300米/分以上的纸板线则寥寥无几。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由于越来越多的瓦楞包装用于零售展示和广告促销目的,中国在瓦楞板印刷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零售业对私人企业的开放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商机,彩色包装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单调包装。
市场的变化也导致了瓦楞行业体制的变化,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对外国和个人投资者开放之前,绝大多数企业为国有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大多数瓦楞包装企业属集体所有制企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随之出现。
瓦楞工业的发展情况
尽管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不断发展,但CPTA相信要想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产业,中国的瓦楞包装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协会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国虽然拥有数量巨大的瓦楞纸板生产线,但实际上的设备利用率远低于其它工业化国家。
实际上中国的瓦楞工业也和其它工业一样,同样面临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快速发展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例如与煤碳、电力、水泥与金属工业相类似,都面临着规模较小、效率低下、设备陈旧、质量低劣等问题。
CPTA酝酿了多项对策以便将瓦楞工业转变成设备优良的现代化产业。目前业已有两项策略出台,其中一项是集中制板分散制箱;另一项则是削减使用陈旧、低效设备的小纸箱厂的数量,鼓励拥有高速纸板线、生产效率更高的纸箱厂朝更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然而,由于许多工厂是由政府部门掌管,关闭陈旧的工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选择。这些工厂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为政府部门创造收入,因此政府部门不愿意关闭这些工厂。同时,政府部门在其它部门的现代化方面面临巨大财政压力,因而也无力为这些企业进行再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
现在,中国瓦楞工业的发展方向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情形迥异。为促进中国的瓦楞行业朝着现代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CPTA正寻求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包括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积极使用最新的生产技术,实现经营规模的最优化等。
在其它目标上,CPTA打算推动国内在瓦楞板生产线及加工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国内瓦楞工业的技术水平。协会还试图改变官方制定的外商投资政策,他们认为这些政策影响了瓦楞工业的发展,因此给予瓦楞工业更多的优惠将有助于达到目标。CPTA也打算在行业内确定一些重要的领域和代表性企业,从而将他们纳入国家重要技术与建设项目的发展规划。CPTA认为台湾永丰余和新加坡的中央包装集团称得上最为领先的包装实体,这些企业属于集造纸、瓦楞板生产和印刷加工于一身的综合型的企业。CPTA打算将这样一些企业组织起来以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大力开发瓦楞托盘、纸管及蜂窝板之类的新产品。
此外,CPTA也希望看到原纸生产在质量和产值上再上一个新台阶。由于没有几家造纸企业愿意生产高强纸,所以中国使用的原纸大多数质量较差,因而瓦楞企业对进口原纸的依赖性依然很大。预计2005年进口原纸的总需求将达到100万吨。
近年来,一大批新的造纸项目在中国投产,以增加国内高强纸的供应能力。这些新建的纸厂主要有:山东齐河晨鸣造纸厂20万吨的项目,江苏龙城纸厂20万吨的项目,常熟理文造纸的75万吨项目,南京秦淮纸厂的20万吨项目和广东东莞潢泳金洲纸业的30万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