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标签、烟标、商标、名片、卡片、邮票
模内标签技术的核心材料结构与特点
模内标签与其他类标签有所区别,它的核心不在于印刷,而在于材料本身,模内标签材料除了要满足印刷机的印刷适性外,还要具有使用特性。所以,模内标签在材料的配方、结构上同普通标签材料有许多不同之处。以下仅就模内标签材料的种类、结构特点、制造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介绍。
材料分类
标签材料按物理特性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纸张类和薄膜类。
纸张类材料由于遇水或受潮后会变形,造成油墨脱落、强度降低,影响了使用效果,且瓶(桶)回收时必须将标签除去,给包装再利用带来不便。所以,目前在发达国家,纸类模内标签逐渐被薄膜材料所取代。在我国,模内标签才刚刚起步,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使用的都是塑料薄膜类材料。由于模内标签材料的原材料和加工方式不同,所得材料的特性也不同,图1为3种材料表面平滑度的比较。
材料结构
无论是哪类薄膜材料,虽然它们的制作工艺各不相同,但材料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即由印刷层、中间层和黏合剂层构成,如图2所示。印刷层接受油墨形成图文;中间层起支撑作用,使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在印刷张力和高温的作用下不变形,确保套印准确,同时可根据需要具备良好的透明度或不透明度;黏合剂层是保证标签使用效果的关键,这一层能在高温作用下熔化,使标签同包装(桶、瓶)壁成为一体。
为了使印刷层具有良好的着墨性,现在多采用涂布表面涂层或电晕的方法提高其表面吸附性能;并要求表面平整,不起皱、无气泡。
黏合剂层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平面结构,适合小标签,见图3,使用时直接与毛坯接触,自然排气;另一种为网纹结构,适合大标签,见图4,使用时气体通过网纹上的排气通道排气,可有效避免气泡产生。此外,黏合剂层还具有抗静电和滑动特性。抗静电性可防止印刷出现双张;滑动特性可保证标签顺利分离,确保印刷及印后加工顺利进行。
模内标签材料的制作过程
模内标签材料的制作过程包括3部分,共挤—双向拉伸(单向拉伸)—后处理,如图5所示。
(1)共挤
将不同成分或配方的树脂颗粒分别放入不同的挤塑机内,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进入同一挤塑口,挤出由不同成分树脂组成的复合薄膜材料。
(2)双向拉伸
共挤后的材料在机械装置的作用下沿轴向和周向拉伸,使其晶格产生塑性变形。经双向拉伸变形的材料,强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有利于加工和应用。一般,BOPP采用双向拉伸工艺。
(3)单向拉伸
薄膜经单向拉伸变形后,强度和硬度提高,且横向可弹性变形,更适用于不规则的瓶体,通常,PE+PT材料采用单向拉伸工艺。
(4)后处理
后处理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电晕或涂布处理,以及对黏合剂层表面进行网纹滚压。电晕或表面涂布可提高材料的印刷适性,网纹滚压则使黏合剂层表面产生网纹,便于排气。处理完的材料复卷后,将大卷再分切成小卷或单张,即可作为成品发送给客户。
模内标签材料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模内标签市场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大约为8%~10%,模内标签材料是一种发展中的新型印刷材料,既要满足印刷要求,又要满足塑料吹瓶机加工的特性要求。目前,在保证模内标签的使用效果,具备一定理化特性的基础上,标签材料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1)材料厚度向薄型发展,可降低成本,便于回收;
(2)材料背面不涂布黏合剂,可消除网纹,提高印刷质量;
(3)全透明材料将广泛应用;
(4)材料品种多样化,便于回收和再利用。
信息来源:汕头印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