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基础理论之十一:凸版印刷
印刷基础理论之十一:凸版印刷
Tu ban yin shua
凸版印刷(Relief printing)
使用图文部位凸起,空白部位低下的印版进行的印刷,习称凸印。历史悠久,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应用最广的印刷方法之一。古老的雕版印刷、19世纪后期以来的铅版印刷、铜锌版印刷以及仍在使用的柔性版印刷、凸版胶印均属凸版印刷。
雕版印刷(见雕版印刷)。
活字版印刷(见活字版印刷)。
铅版印刷:铅活字印刷与铸铅版印刷的统称。1445年德国人谷登堡(JohannesGutenberg)以铅合金铸造活字,采用压榨葡萄汁机(Presse)改作压印机,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法。是近代凸版印刷之始。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将该法传入中国澳门。然而东西方文字的差异,巨大的汉字字数成为制作汉字模的一大技术难关。直到19世纪60年代,电铸制模法出现以后,在上海等少数口岸城市,开始印刷报刊图书。铅活字不仅可以快速大量铸造,而且可以灵活排版,其效能明显优于古老的雕版印刷。到19世纪末又出现了在铅活字版上打制纸型浇铸铅版的复制版印刷方法。纸型既便于贮存,又可异地运输,铅版还可以做成圆弧状,装在印版滚筒上,进一步提高印刷速度。从此逐渐取代传统的雕版印刷,成为书刊、报纸的主流印刷方法。但铅字排版全系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铅是重金属,且不利于环保,有碍人身健康;印刷质量难以提高。
铜锌版印刷:使用铜和锌作凸版进行印刷的方法。铅活字传入初期,文字排版使用铅活字,图像版还得是用雕刻木版。20世纪初,照相制铜锌版术传入以后,精细图用照相加网制作铜版;线条图则制作锌版。既可与铅活字组成活字版打制纸型,浇铸铅版,又可在小型印刷机上印制图画、书籍封面、插图及商标。三色铜版复制的油画色彩厚重,层次丰富,是高档印刷品。到20世纪80年代,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书被大量采用,取代了铅版和铜锌版凸版印刷,使其退出历史舞台。
柔性版印刷:使用感光原理成型的高分子柔性材料做成凸版进行的印刷。最初由于使用苯胺染料油墨,故称苯胺印刷(Anilineprinting),后因苯胺染料有毒被禁用,随改称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y)。初期主要用于纸箱、纸盒一类低档印刷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制版材料、油墨及设备等性能的改进,印刷质量有很大提高,已跻身于书报刊(国外用于彩报)印刷行列。当凸版印刷家族其他成员已夕阳西下时,它却一支独秀显出昂扬生机。
凸版胶印:用薄卷筒凸印版在胶印机上不用润版药水,将版面上的图文先转印到胶皮上后翻印到纸上进行的间接印刷。又称干胶印。继承了凸版印刷和胶印的优点,由于制版技术难度较高,橡胶布磨损过快,使用不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