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楞纸板生产线上出现瓦楞纸板粘合不良(起泡、脱胶、假粒)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原纸含水率高低问题、有生产中施胶量控制不当问题、也有黏合剂的质量问题等。而其中黏合剂的粘合机理则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如若对黏合剂的粘合机理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那么当生产中出现粘合不良时,必将难于从容应对或是束手无策,或是就表面现象解决表面问题,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难以彻底根治。因此,笔者以黏合剂的粘合机理为重点加以阐述。
虽然黏合剂在瓦楞纸板的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但它却对瓦楞纸板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关于黏合剂的制作配方与质量控制,成为国内外专家长期研究的课题。
黏合剂种类很多。如淀粉系列黏合剂、聚乙烯醇等。目前,大多数厂家都使用淀粉系列黏合剂。淀粉黏合剂比较其它黏合剂,有下列优点:
1、粘着力强,容易渗透到纸质中产生粘着力;
2、初粘度好;3、易贮存;
4、粘好的纸板纸箱外观坚挺平整,不易跑楞,不易吸潮。
然而在生产中,淀粉黏合剂也存在着反应时间长,氧化深度不易控制,质量不够稳定,反应过程比较复杂等不容忽视的缺点,此外,大部分厂家在生产淀粉黏合剂时机械套用工业氧化淀粉的反应条件,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整黏合剂的配方、工艺与氧化深度,不仅浪费了原材料,延长了反应时间,而且黏合剂的质量得不到控制,影响了瓦楞纸板的各种性能。因此在使用时,只须加入水和黏合剂,就可得预氧化淀粉黏合剂,用于瓦楞纸板的粘合。
实际上,即使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单面机和双面机所使用的淀粉胶也有所不同。就瓦楞纸板的粘合而言,粘结机理是决定黏合剂配方的前提;而就黏合剂的质量而言,黏度和凝胶点则是衡量质量的两项重要指标。
瓦楞芯纸与面纸的粘合主要是淀粉黏合剂的凝聚粘合,同时辅以渗透粘合和表面粘合。胶料渗透纸内表面及瓦楞芯纸表面,进入纸板的纤维间隙里引起渗透粘合。同时,面纸和瓦楞芯纸与黏合剂表面形成有黏合剂间的粘合,即形成表面粘合。渗透到纸板的黏合剂同纸板表面的黏合剂间形成一个集合,这种粘合本身分子间的粘合称为凝聚粘合。三种粘合将面纸与芯纸紧密粘合。
瓦楞纸板粘合成型的每一步均与黏合剂的粘接机理有着直接关系。淀粉的性质是由于淀粉分子中含有易于发生化学反应的羟基,所以淀粉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淀粉分子中,相邻链节上的羟基之间能形成氢键,从而增加了淀粉团粒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淀粉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总是先破坏团粒结构导致团粒润胀。使淀粉分子水合和溶解,总的来说,称之为淀粉的糊化过程。其粘合的全过程是在足够的热度和湿度的芯纸上完成的。涂敷于楞峰上的黏合剂逐渐浸润,扩散并渗透入纸张纤维结构中。此时生淀粉将会迅速凝胶熟化并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掉水分,最后达到完全固化。当上述粘接机理瓦楞纸板的5个粘合步骤相同时,将获最佳粘结效果。若黏合剂凝胶过快,将会造成因胶水扩散、渗透不够而集结在纸板的表面并凝结成晶状,造成纸板假粘;如黏合剂凝胶过慢,将会出现胶水大量地扩散并渗透到楞峰施胶线两侧而呈现白色线条状,此时生淀粉因无法熟化而丧失粘性,致使纸板粘合欠佳。
由此可见,寻找黏合剂凝胶点将是解决纸板粘合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单面机和双面机的机构差异,决定黏合剂配方应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单面机应选择黏度低、凝胶点较高的配方;而双面机则应选择黏度较高、凝胶点较低的配方,以满足纸板粘合成型的需要。理由如下:在单面机上,由于其独特的施胶机构决定其粘合过程是在高温、高速的状态下粘合成型的,在一瞬间内需要完成涂胶一渗透一相接一粘接一定型这样5个粘合成型步骤。这就要求单面机黏合剂应是低黏度和高凝胶点,以利于胶水在极短的时间内渗透并粘合。在双面机上,时间较长,且涂胶机构为冷态施胶,因此双面机粘合过程是在常温状态下完成粘合成型。这就要求双面机黏合剂应是较高粘度、较低凝胶点,以利于缓慢扩散、凝胶与粘接。
在生产过程中,机器所提供的蒸汽压力和生产速度以及原纸含水率等都在不断变化,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及时加以调整,以满足粘合成型的各步骤需要,达到最佳粘合效果。
综上所述,解决瓦楞纸板粘接不良问题,不仅需对纸板的粘接、成型原理有较深入的认识,还需对纸板生产设备的运作特性有较深入的研究,从而达到以最佳的工艺方案实现最理想的产品质量,使纸板生产线高速、高效、高质量的运作起来。
信息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