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原稿处理

如何在印前制作优质的图像(下)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2-11 10:07: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如何在印前制作优质的图像(下)

 

 (6)中间调层次分布不同的原稿。一些中高密度反差的原稿,中调层次较少,密度级差较大,而高低调层次较多且平缓,如逆光拍摄的彩色片,制作时应想办法使这类图像主体调的层次明暗协调,即可取得较好的复制再现效果。

    图像阶调层次反差的大小,在复制时是可以作密度范围压缩调整的,起始密度的高低,也是可以通过高光密度设定及记录设定的调整加以改变的。而原稿图像层次的分布状态,是否能满足艺术要求,则需要在复制中作层次反差压缩的同时,对层次分布作再分配调整。原稿层次分布的描绘与分析,对层次复制的再分配调整,是至关重要的,是层次复制的首要依据。印刷品在阶调还原时一般都要作阶调的调整,当原稿的密度反差大于印刷品的最高记录密度时,为了使原稿的各个阶调都能在印刷品上表现出来,就必须对阶调还原作适当的调整。其次,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原稿的复制要求(如:亮调为主的照片、暗调为主的照片),必须对原稿的某些阶调进行适当的强调,而相应压缩其它阶调。线性压缩的主要特征是对各阶调段等比例的调整,线性压缩并不代表真正的视觉上的等比例压缩,因为D-Y曲线也是非线性的,经过这种压缩后,亮调处人眼不容易辨别,产生“灰平”现象。阶调的复制就是指原稿密度与复制网点百分比之间的关系。要使原稿上的所有阶调和色彩都能够很好地表现在印刷品上,首先选用正确的层次曲线。层次是阶调和色彩变化的基础,如果画面上层次不丰富,色彩的表现也必然是单调无味的,只有层次逼真,才能有生动的色彩变化。

    透射稿的天然色正片的反差范围差别都比较大(约3.0左右),通常情况下就需要压缩反差,达到印刷品复制的要求;而反射稿的原稿反差较小,原稿偏闷,可根据不同的原稿特点进行亮复制。如人物肖像画的复制要点是人物的肤色,M、Y二色是关键;风景画面复制重点是自然风光,C、Y二色是要点。灵活地使用层次旋钮,调整出来合理的层次曲线,纠正原稿的不足,保持主要的部分,相应损失次要的部分,大胆地取舍,尽量做到复制出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层次曲线调整不合理,可能会造成画面主次颠倒,层次不清、色相不准的效果。由于彩色印刷品都要再现为密度范围基本一致的画面,这个密度范围又大都低于彩色原稿的密度范围,在分色制版时,必然要做压缩调整。对各阶调层次采取什么样的再分配调整,一方面取决于原稿的阶调层次分布状态,同时又和人的视觉感受相关。其中,既有视觉响应的孟塞尔明度值因素,还有人们视觉心理要求的主观因素。对原稿阶调层次复制调整,需要将人们的视觉心理需求综合归纳起来,加入视觉响应的物理量值,再结合原稿层次分布状态进行考虑,才能得出印刷画面的密度阶调层次再现曲线,再纳入复制与再现过程中的演变数据,设计出具体原稿的阶调层次复制曲线。

    印刷品的密度范围大,既可多再现一些原稿或原景物的层次,也使各级层次之间的反差能拉开一些,立体感也就强烈。尤其可增强细微层次反差,也加强了图像层次的清晰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画面的色彩拉开了档次,使得深者浓厚饱和,浅者明朗,增强了色彩的立体感。但是,印刷墨层密度的提高,与网点增大相矛盾,不可能达到彩色透明片那样高的密度。只有在纸张、油墨、器材的适应性及印刷机精密度等优良的条件下,才能有较低的网点增大值和较高的墨层密度。

    因此确定这项质量指标的客观技术标准,是使用彩色反射密度计,测出各印刷墨层的印刷实地密度和75%网点印刷密度,计算得出其印刷K值。当具有较高的印刷K值(黄版0.3~0.4,品红版和青版0.4~0.55,黑版0.5~0.6),其各自实地密度又较高,并且各色墨层的叠印效率接近达到90%时,印刷品的阶调也就较好。这样的印刷品,必然是层次分明、浓厚饱满、立体感强的画面。为了节省印刷油墨,有人主张降低印刷墨层密度来减少网点增大,那样,虽然印刷网点阶调扩大量少了,减少了图像暗调端层次的并级现象,但总体阶调反差却不是最高,也达不到最好的印刷阶调层次再现。

    由于印刷工艺阶调是非线性传递,在印前应做补偿调整。网点阶调在晒版、印刷工艺的传递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阶调网点的传递是非线性的。为了适应印刷工艺,必须进行补偿调整。重点是要对印刷的三个网点跳跃区,也称三个关键区进行调整,即3%、50%、80%网点区。因为3%小点易损失,会影响高光区的颜色层次,50%网点区容易增大,会影响中间调,特别人物肤色的变化,80%网点区容易并级,会影响暗调层次,特别是暗调肤色的主色与深度原色的并级,使印刷难以兼顾两者,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对一些原稿的重要色、重要部位,通过调整使其避开这三个网点跳跃区,从而给印刷提供理想的印版,使之好印,印出好产品。

    原稿清晰度问题的处理方法

    彩色印刷品的清晰度是图像复制再现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除去为表现影像的特殊意境外,每个画面至少要有一部分层次(主体或背景)是清晰的。清晰度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层次轮廓的实度。首先要有原稿层次边界的实度(即锐度)作基础。同时,也取决于制版光学器件像差的大小、电子分色分析与记录扫描点的粗细以及四色图像套合的准确程度。在复制再现的全过程中,图像层次边界的过渡宽度,是要逐步加宽的,尤其是放大复制。层次边界实度是不能再复原的。印刷品层次边界的清晰度,只是看上去是被分色复制强调了。

    (2)图像两相邻层次明暗对比变化的明晰度,即细微反差。如果相邻层次的密度差别大,则视觉感受是明晰的,反之,密度差别小,则层次平,视觉不易辨别。细微层次反差主要由原稿层次级差决定,也受阶调层次复制压缩与层次调整分配所制约。可以在分色复制时进行层次边界反差强调,对层次边界视觉反差造成提高的假象,而细微层次的反差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3)原稿或印刷画面层次的分辨力,也就是其细微层次的微细程度,是表现客观景物组成物质的本质面貌的,即所谓质感。印刷品是以原稿图像细微层次的分辨力为基础的,但其受制版光学器件的解像力、放大倍率、网线粗细和四色版套合的影响而受到损害。经过制版印刷过程,不能复原原稿层次的细微程度。在分色制版时,要采取虚光蒙版及电子效应等措施,给图像层次边界增加“边饰”,借以强调图像层次复制的视觉清晰度。给复制图像层次边界增加的“边饰”,包括其宽度大小和峰值高低所产生的两项视觉效果。峰值正负密度的高低,对视觉是非线性传递的,只增强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却不易被视觉分解。“边饰”宽度的大小,对视觉是线性传递,过大(尤其在层次边界亮侧)则被视觉明显分辨出来,产生生硬的浮雕感;过小,不利于产生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只有在“边饰”宽度和峰值高低恰当的配合下,才能产生明显而又不被分辨出来的视觉马赫带效果,并同时增强了细微层次反差和细微层次解像力的视觉假象。

     因此,层次边界“边饰”所产生视觉马赫带效果的好坏,便是衡量层次清晰度复制强调质量的标准。由于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和分辨能力,是以一定的视觉生理物理量为基础的,而且基本上也是普遍一致的。所以,通过视觉对印刷品画面和原稿的观察对比,作层次清晰复制的评判,也是直接而简便的客观评价。这种观察,应将印刷品放在合适的照明下并以合适的视距进行。印刷画面的平服细腻性、颗粒性、龟纹、斑点及不均匀程度等,会影响图像清晰度的正常再现,是能直接被视觉直观觉察的。平服细腻性与颗粒性,主要由原稿的颗粒细腻程度所决定,也受放大倍率和细微强调起始作用值(颗粒性强弱调节)的制约。细微强调起始值调节恰当,颗粒性可以有所改善,但影响层次清晰度的强调效果。手工修版,也可以减弱颗粒性,增加平服细腻性,但容易留下手工修补痕迹,一般不会得到完美的效果。加网图片的点形、网点均匀性及印刷网点质量,影响印刷画面的平服性。印刷网点质量不佳或不均匀,会破坏其平服细腻性。龟纹是由于网线角度不正确所致,对于人物画面的品红版、风景画面的青版、国画的黑版等要使用45°的网线角度。这些表面质量,可以通过对其反射密度扫描放大或显微密度测量进行检验,设立客观的技术测量标准。但一般都是借助视觉来作直观评价,既客观又简便。

信息来源:印刷工业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