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底色 提高原稿复制质量
在制版过程中,根据原稿特点,利用印前技术改变某些原稿的底色,可使图片底色细腻平服,也可通过不同色彩的感觉烘托主题、反映一定的文化信息,达到全面提高原稿及制版质量的目的。这里笔者将在多年工作初中中使用底色的一些浮浅认识和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国画
国画大都留有空白,即宣纸底色。在制版中,处理国画空白的技术难度最大。若按三原色绝网或三原色白平衡制作,则图中空白与印品白纸分不开,破坏了画面构图,而且高调层次中水墨渗曙的效果也会损失,某些画面气氛不能很好体现。因此,在复制前要对国画作品认真分析研究,根据作品的风格、基调,将宣纸空白定为淡冷灰色第或浅暖灰色系,使底色色调与作品基调相呼应,更好地烘托作品的意境。
如清新淡雅、飘逸空灵的淡彩水墨画中,将宣纸白色的Y、M、C网点百分比数值定为4、4、7或5、5、8,这种淡青灰色的底色能更好地烘托出作品含烟带雨、宁静淡远的气氛。
描绘夕阳山色、江水奔流的大幅重彩水墨画中,宣纸白处的Y、M、C网点百分比可定为6、6、3或7、6、4的浅暖灰色,这样画面中浅调色彩也会呈现出以绛红或绛黄为主的暖调,较好地体现出作品气势恢宏、浑厚凝重的特点。
一些式笔仕女画中,宣纸白处的Y、M、C网点中定为6、4、3或7、4、4的浅黄灰色,以突出作品所表现的恬静、娴雅的韵味。
古画或仿古画复制时,底色应略深一些,底色Y、M、C、K网点百分比定在9、5、5、3左右,底色中稍加一点黑,可令底色更为平稳,较好反映古画庄重、质朴的特色。
二、书法
书法作品以突出字迹为主,制版时常将白宣纸做成绝网,然后加黑(或灰)框线有来白纸区别,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在制作中若能根据伤口的不同内容、书法的不同字体,加以适当底色,可以更好地衬托出字变笔墨特点,改变书法作品较为单调的制版设计风格。
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可将宣纸底色做成淡青色、浅黄色、淡茶色、灰色等浅灰色系,一些大楷、魏碑、行草等笔墨较为粗犷有力的单幅伤口,也要将底色定为驼色、假金色、深红色。除此之外,在一些画册或企业宣传品中,为了反映某些题词的重要性,版面设计时通常在一个页面中只放一幅或两幅作品,这时底色的设定显是尤为重要。这类作品底色设定范围较大,可选用浅黄、浅绿、淡青、淡粉、浅灰等浅淡色系,也可选用大红、假金等较为浓重的色彩,有时也可选用一些肌理效果,如大理石纹、木材质地、细小的几何图案组合等。
三、摄影稿
摄影稿被广泛地用于画册、书刊、包装等制版领域,这类稿件大多没有底色特征,一般也无需考虑底色问题。但在处理一些特殊摄影稿时,巧妙地使用底色,可有交地提高制作质量。
1.在一些纪念册或通讯录中常会用到人物标准照片,所在照片底色的色相,深浅都不统一。这时,可称依据原稿底色色相将原高进行分类,然后将同一色相中照片底色的饱和度、纯度制作成相同,或将原稿底色统一制成与版面协调的色彩。
2.一些特殊产品的稿件制作时,选择恰当的底色,可突出产品特征。如制作玻璃器皿类的产品说明书时,将器皿外底色做成浅绿或淡蓝色,冷调底色衬托出主体晶莹剔透的质感。制作瓷器、银器等原稿时,将底色处理成黑色、墨绿、深、暗红等深色,以画面强烈的反差效果突出主体的特质。
3.在制版过程中,巧用底色,还可提高生产效率。
4.改变原稿某一区域色彩,提高原稿的可视性和实用性。制作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的封面,打出喷样后,感觉有些不满意。原稿是长江流域彩虹外景较睛,为了突出经济带区域,编辑特意沿该 区域边缘制作一个约1.5mm宽的白色纸带,牢牢粘贴在原稿上。但原稿图像中,东南区域呈较深的枣红色,往西色彩逐渐减淡,进入长江源头西藏地区时,因植被,加上雪山、白云的影响,图中色彩浅淡,某些地方甚至无色。所加的白带在东南部显得生硬、突出,而在西部则不明显或隐没。对此效果,笔者提议将白色区域带改为由西向东逐渐由深变浅的过渡色,色彩定为西边最深处M50%、C40%,东边最淡处M15%、C210%的淡紫色,使区域带在整幅图中都能显现,而且与周围环境色也很协调,效果令人满意。另外,在一些建筑摄影原稿中,一般天空都留有较大空间,但因周围环境及气候原因,天空总有一些诸如电线、文选牌之类的杂物,尤其北方天空色彩灰旧,也可以有选择地将一些重点原高做成蓝色平网或蓝色过渡,大大提高原图的效果。
实践证明,巧妙、恰当地使用底色,对提高制作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信息来源:http://www.ysg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