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富士康包装印刷事业部夭折之谜

发布日期:2015-03-26 文章来源:包装地带
  

2006年,中国聘用员工最多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将组建包装印刷事业部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包装印刷行业引发群体性恐慌。

然而,经过一番轰轰烈烈地筹备后,该事业部最终胎死腹中,38家外协厂商躲过一劫。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富士康最终放弃包装印刷事业部这一利润丰厚的产业的呢?请看“包装地带”为您带来的揭秘。


负责珠三角的执行副总裁提议自建包装印刷厂

据资料显示,2006的之时,鸿海集团有38家外包协力厂供应的说明书、彩盒、瓦楞纸箱等包装印刷部品,总额高达20多亿元。其中裕同、美盈森、旺盈等主力供应商年供货额高达一亿。一旦富士康包装印刷事业部建成,这些企业或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2006年,主管鸿海集团珠江三角洲的执行副总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1)鸿海集团每年花费100多亿新台币采购包装印刷材料,若自行生产将可降低代工成本,有利于企业以更低的报价争取更多的代工订单。

2)在厂内生产可以更快速交货、减少运输成本。

3)此外,自产可以大大节省管理这些协力厂商的订货、交货、品质等所耗费的人工成本。

很快,提案得到鸿海集团高层的批准,富士康包装印刷厂的筹备工作迅速展开。


十人筹备小组展开评估工作

不久,富士康在深圳观澜买地兴建厂房,并从台湾聘请业已退休的资深专家陈澄澈先生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CMMSG事业群包装印刷事业处顾问,协助筹办印刷及包装材料生产事宜。

设厂评估、设备引进评估、生产运作的效能及成本估算等工作任务艰巨,加上时间紧迫,筹备小组原有的三位工作人员不堪负荷。为此筹备小组又从台湾召集了七、八位行业资深专家进行增援。

最终评估结果出炉,筹备小组得出的结论是自产比外发可节省20%的成本。整个建厂规模高达一亿多美元,第一期工程须花费2,500万美元。在获得最高层郭台铭董事长批准后,在这位珠三角地区执行副总主导下,进行破土建厂及订购印刷机、后加工设备的工作。


人事地震,富士康包装印刷事业处胎死腹中

不料形势风云突变,2007年,富士康的业绩表现明显不如预期,在比亚迪的奇袭下,近500名富士康主要干部、员工跳槽至比亚迪,将技术以及大笔订单带到比亚迪。加上原物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8月21日富士康的股价更跌至近三年来新低的5.31元港币,跌幅超过80%。富士康的总市值也由最高峰的一千九百亿元港币,缩小至不到四百亿元港币,10月27日的股价收在1.7元港币,是史上最低。

危机袭来,董事长郭台铭对富士康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大调整,负责主导包装印刷事业部的执行副总裁被调离,新的继任者要求重新对包装印刷材料处做评估。

当新任执行副总裁询问陈澄澈先生,兴建包装印刷厂的近亿美元设备投资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时,陈回答:“约需四年才能回收”。新任长官很显然不能接受这个答复,他说在富士康的所有生产线,大约一年就可以回收,积压太多资金不合算。于是富士康宣布放弃这一计划,并把业已筹备好的厂房设备转让给一家重要的包材供应商。于是,在中国两年的建厂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

富士康包装印刷项目夭折的往事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但对于裕同、美盈森、旺盈等协力厂商来说,当年形势可谓极其凶险。如今,富士康的数十家包装印刷协力厂商因天量苹果、小米等产品包装订单而赚得盆满钵满时,还真应该感谢那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相关新闻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