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授权与承担责任:一家民营企业震撼人心的真实案例

发布日期:2015-05-05 文章来源:追二兔的博文
  


[摘要]四年前,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家公司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治理准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都不会遭遇明显的管理瓶颈。因为即便当时该公司规模尚小,但它的基因中已隐隐有一线企业的器宇。

2014年底,当我身边那些“做大做强”的朋友屡遭黑天鹅之变时,我在一份专业性刊物上看到了陈玮的好消息。他的公司本年度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其细分市场份额由去年的全国第六位跃居亚军,被称为业内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让我们看看这个震撼人心的真实案例吧。

这个叫陈玮的服装公司老板,41岁,平头,戴眼镜,脚边放着一只篮球。他坐在离我一米远的一把椅子上。我注意到,那椅子确实磨出毛边了。他和我熟悉的绝大多数民企老板都不太一样。

老板们梦寐以求的管理目标,这家企业已然实现

2010年春天,我去陈玮的公司实地拜访。通过在车间实地踏访,我简直惊呆了,这家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全颠覆了我的第一印象。

其一,C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25周岁,在同行中,以优良的教育背景著称。车间工人全都是大专以上文凭。

其二,陈玮的确很少到公司来。上周,他只来了两天,呆在公司的总时数不超过五个小时。

其三,陈总没有封闭的独立办公室。他所谓的办公室,只是加了一层磨砂玻璃的大格子间。他那把椅子,从1998年一起坐到现在,靠背上都磨出毛边了。

其四,他对产品品质与服务有近乎严苛的要求。所用的面料,95%以上是精制纯棉,连背面夹缝处都不能有一点儿粗糙的线头。门店的装修必须尽善尽美,哪怕一盏射灯光线发黄,店长都要受罚。对经销商承诺的供货期,不许延误一天。

其五,即便车间员工,都能相当准确地报出公司主要的市场与财务数据。

我迫切想知道,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学历员工、每周只工作5小时的老板、充分授权的职业经理团队、朴素到接近残破的办公区、臻于完美的产品标准……陈玮是如何把这些因素协调在一起的。


如何实现高授权下的有效“控制”?

坐在陈玮的大格子间里,你会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虽然从外在发展路径来看,C公司并无特殊之处,但它已然奠定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治理准则。

C公司第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就是它的老板(创始人、持股80%的大股东兼现任总经理)每周在公司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不超过5小时?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公司日常经营中,大大小小的事儿不用老板拍板;意味着OA系统中所有流程的最终签批人是各位副总经理,总经理不予监察;意味着副总们在职责范围里必须自己做主,没有英明神武的老板可依靠,出了差错,也绝没有“个子更高的人顶着”;意味着各个部门必须在没有强人铁腕统筹的情况下,主动配合、协同作战。

这听起来很简单,不简单的地方在于:陈玮如何在高授权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这家公司?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让我们彻底抛开管理学教科书中的煌煌大论,进入C公司的成长背景:

与绝大多数草创民企一样,陈玮凝聚团队的首要因素是感情。“对员工来说,你怎么严厉批评他们都没有关系。他们都知道我脾气不好!但你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我心里始终装着他们,永远都和他们在一起战斗。”

公司规模尚小时,他常和员工一起吃饭、打球。公司大了,他坚持和基层员工平等的工作条件——一样的办公环境、一样的制度约束、一样的朴实心态。前一条,在民营企业中,是司空见惯的,我们见过太多胼手胝足、情比金坚的创业团队;后一条,却是少见的。它体现了陈玮高度的自律:和基层员工一样坐格子间,一样坐磨破了毛边的椅子,一样用质地粗糙的玻璃杯喝水。

陈玮坚持,对自己的团队必须有真诚而深沉的情感投入。他从来不是马大哈式的老板,相反,他非常细心,对周遭众人的言行举止、情绪起伏十分敏感。当下属之间发生分歧时,他第一时间帮他们排解心结,不让摩擦加剧、留下芥蒂。

最重要的是,他这个大股东兼总经理和员工一样,脑袋上带着法治的紧箍咒。各位副总经理、各职能部门每年和公司约定目标责任,不达标者,要接受惩处。他自己也一样。陈玮给自己拟定的条款是:如果他对经销商、对员工、对市场的承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兑现,他自己轻则全年分文不取,重则就地下岗。

“不能因为身份、角色不同,就给自己开后门、行特权。我们是一个团队。他们种地,我也种地;他们挑粪,我也挑粪。我可以一周不到公司,但我要让员工心里都明白,他们在地里忙活,我会一直坐在田埂上陪着。要不,员工的心就和你慢慢远了。

我的角色是要让大家清楚知道,人心才是最珍贵的。我常和同事说:身家亿万又怎么样?厂房、货物、存款……全是身外之物,说不定一把火烧掉了,一夜之间统统消失不见。你们才是我最大的财富、最宝贵的资产。只要这个团队还在,三年内我们就可以再造基业。”


企业的成功基因--承担责任

“请问你在公司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曾问过数百位企业家这样的问题。

“就是承担责任!”只有两个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一个是这家公司的陈玮,另一个是万科的王石。

“为什么是‘承担责任’?”我曾颇费解地追问王石。

“因为这个现实世界中,不承担责任的人太多太多了!”王石用他惯常的、很戏谑又严肃的口吻解释:“你是企业的老板,你拥有100%的产权,你就一定会对企业承担责任嘛?这是王石对“责任”的理解。

2007年前后,公司曾因业务量激增、数次逾期交货。到了10月份、甚至11月份,棉衣还没有做出来,不得不一次次对经销商食言。

陈玮获知这一情况后,召集了全体经销商开会,当场立下军令状。“我向他们鞠躬,只说了几句话:各位,请给我一年时间。如果明年货期还是赶不上的话,我立刻滚蛋回家。我不能呆在这个位置上害你们。我一定会请有能力的人来帮你们做。”

当日,生产副总主动找到老板:“陈总,你给我时间,明年我搞定。如果能搞得定,我好歹是一个爷们。搞不定就是孙子,立马走人。”

陈玮只答了一个字:“好”。

从此,即便是赶工最急的旺季,C公司也没有出现过逾期交货的现象。

事后,陈玮这样向我解释他的心态:“我的客户(指经销商)都是好多年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我不能让他们伤心。怎样才能不让他们伤心?说空话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你要说到做到。我们公司的游戏规则就是这么简单,谁搞不定,就立刻收拾东西滚蛋。我对别人这样要求,对自己的要求当然更严格。

我的团队都知道我的规矩,他们没有二话。我跟他们说,我天天打高尔夫,这个你管不了我。但是我必须承担质量、货期、销售、设计每一个环节全部的责任。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我都应当负全责。我先炒了自己,先打包滚蛋,你们自己看着办。

我说这些话,没有一点虚套,没有一点含糊、姑息的成份。他们都知道我的原则。我一直都是这样,言出必行。”


四年前,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家公司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治理准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都不会遭遇明显的管理瓶颈。因为即便当时该公司规模尚小,但它的基因中已隐隐有一线企业的器宇。

2014年底,当我身边那些“做大做强”的朋友屡遭黑天鹅之变时,我在一份专业性刊物上看到了陈玮的好消息。他的公司本年度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其细分市场份额由去年的全国第六位跃居亚军,被称为业内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相关新闻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