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颇受外贸业关注的两件事情是:1、苹果和三星把订单转移到越南和印度;2、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2020年8月1日起生效实施。
这两起事件,让我们再次把警惕的目光投向越南这个曾经的小老弟,会否借助欧美的市场开放一飞冲天?协议生效之后,会加速制造业向越南转移吗?
越南欧盟自贸协定生效
对于越南与欧盟的协议,尽管国内媒体唱衰与揶揄之声占据了舆论的主流,但越南用八年时间才达成的这个自贸协定绝对的意义非凡。
协议的正式实施,标志着越南由此成为亚太国家中第一个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新兴市场国家,同时,也是继新加坡后,第二个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东盟国家。越南企业将有机会进入拥有15万亿欧的消费市场,而越南消费者也有机会获得更廉价的欧盟产品和服务。
越南经济学家纷纷将这一自贸协定比喻为“连接越南与欧盟的高速公路”。部分得益于与欧盟的自贸协定,越南将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
越南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在进入21世纪后,双边贸易额增加了近13倍,从2000年的41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560亿美元。其中,越南的出口额增加了近14倍,从2000年的28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410亿美元。
制造业向越南转移直接冲击中国
越南开放的投资环境和1亿人口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成功吸引了三星等全球重磅级的企业前来投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此影响,很多依附于三星的供应链企业已经迁移了一部分产能到越南。
近期,全球手机镜头龙头、台资企业大立光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来自越南的营业收入占比近12%,年增长6.8个百分点,而来自中国大陆的营业收入占比,则降低到61%,一年减少8.4个百分点,这是大立光内部统计出货市场以来最低的数据。
大立光在2018年即和三星化敌为友,为三星供应智能手机镜头,成为其重要的供应链企业。随着三星手机搬迁至越南,大立光也将相应的生产线搬迁至越南。
另一台资企业、手机镜头生产商玉晶光迁移的迹象更为明显。2019年,玉晶光在中国大陆的营业收入占比,从81.2%减少到57.7%,而越南、日本和韩国等地却大幅增长,其中,越南的占比更由2018年的0.01%,大增至去年的4.8%。
由于玉晶光、大立光这样的供应链企业,通吃苹果、三星和国产手机,如果刨除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的供货量,更能看出向大陆之外迁移的迹象。
协议或加速产业链向越南转移
据越南海关总署数据统计,近两年来,越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079.7亿元)。在疫情爆发的情势下,今年前5个月,中越两国的贸易额还逆势增长,贸易额达443.5亿美元。
中越两国非常紧密的经贸联系表明,越南制造暂时还需要中国这个老大哥扶上马送一程。但中美贸易摩擦与越欧自贸协定的签署,却在一步一步离间中越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盟原产地原则,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必须原产于越南、欧盟,或已同欧盟签署自贸协定的其他国家。鉴于越南制衣企业生产用的布料,主要从中国等国进口,而要享受欧盟零关税,企业就不能使用进口布料, 这将迫使越南重点投资纺织印染产业。同样,美国作为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后,对越南的产地证明审查也愈发严格。
在欧盟、美国市场,中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越南产品的直接竞争。而在越南市场,中国的机电产品又可能面临欧盟、韩国、日本产品的竞争。
不管国内媒体如何轻视越南制造,但请别忘了当初中国是如何从一张白纸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的。其实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真的非常简单——即廉价的劳动人口和西方的资本与市场。这两点,越南都具备。
而真实的数据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根据野村证券的报告,从18年4月到19年8月,有56家大型跨国企业,将原本位于中国的供应链转移出海外。其中26家,转移到越南。
注:本文由包小编整理自网上公开资料,转发请注明来源